一、Q6915抛丸清理机技术文件
(一) 技术方案综述
针对贵公司对工件处理的严格要求,我们在该设备方案中采用下述关键技术及保证措施:
¯ 工件输送系统
整套工件输送系统变频无级调速,既能够同步运转,各工部又能够独立动作
抛丸室辊道装有特殊材料耐磨护套,以防弹丸抛打
¯ 抛丸清理
采用6台日本SINTO公司技术抛丸器,抛丸量220kg/min,抛丸器布置经过计算机仿真,上下抛丸器一一对应,消除薄板变形,一次抛打和二次反弹弹丸避开辊道,弹丸覆盖均匀一致。
采用加长密封室,以适应较大焊接构件的清理,防止弹丸从入口处飞出。
¯ 弹丸清扫
风吹:高压风机在抛丸室内后吹丸吹灰
¯ 丸料循环净化
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溢流式真正满幕帘多级风选分离器,采用专用聚脂线芯提升机传动带,采用远距离控制弹丸控制器,并设有弹丸循环系统各动力点设故障报警功能
¯ 抛丸除尘系统
采用目前先进的布袋脉冲式除尘器,除尘效率≥99.9%,粉尘排放小于80mg/m3,更换布袋简便快捷,保证布袋的使用寿命。
¯ 电气控制系统
采用国内名牌(正泰或德力西)电器元件,质量可靠。
¯ 采取降噪技术,对抛丸器、风机等噪声源有效控制,改善工人劳动环境,噪声水平≤85dB
(二)分部结构及性能
本生产线由送进辊道(6m)、抛丸除锈室及丸料吹扫室、送出辊道(6m)、抛丸除尘系统及电控系统等组成。
2.1 工件输送系统
工件输送系统由送进辊道、抛丸室辊道和送出辊道组成。
¨ 输送系统全长:约12米。生产线对输送系统的同步性要求较严格,各辊道选用变频调速电机驱动。
¨ 输入、输出辊道辊轴均采用优质碳素钢无缝钢管与调质轴头焊接而成。外形及安装尺寸焊后加工,即保证了承载负荷1T/m,又保证了同轴度。
¨ 抛丸室内辊道通过微机动态模拟,完全避开了抛丸器的直接抛打和弹丸的二次反弹抛打,尽管如此各辊道均装有可方便更换的耐磨护套,。辊轴两端采用锰钢耐磨材料迷宫式密封,彻底杜绝弹丸对两端轴承的磨损。
¨ 输入及输出辊道分段传动,无级调速,即可以与整条线同步运行,又可以快速运行,以达到钢材快速行进到工作岗位或快速开出到卸料工位的目的。
2.2 设备检测装置
设备在几个弹丸循环点设检测装置,以免出现故障。
2.3 抛丸除锈系统
2.3.1设备组成
抛丸机由前密封、抛丸室、(抛丸室辊道)吹扫室、后密封、丸料循环系统和除尘系统等组成。
2.3.2前后密封室
工件进出口上各悬挂多层耐磨橡胶帘,进出口底部装有双层高弹性尼龙毛刷排,悬挂式结构,便于拆换与维修。该装置密封严密;因除尘器风机抽风,室体内形成一定负压,无粉尘外逸。
2.3.3抛丸室
抛丸室由室体壳、(抛丸室辊道、)抛丸器总成、抽风口、钢板检测装置等组成。
抛射原理
本生产线抛丸器布置经过计算机模拟优化。抛丸室上下面各布置2台抛丸器,侧面各1台以完全覆盖工件表面。
l 抛丸机采用横向抛射原理,即抛丸器抛射方向与钢材行进方向成90度角;
l 抛丸器的轴向与工件行进方向成合适角度,以产生最佳冲击效果,并防止弹丸累积在处于抛射区的钢板表面上,影响清理效果。
l 上下抛丸器的抛射带一 一对应,以抵消弹丸对钢材的冲击力。
抛丸器安装在室体的上下侧面上。每个抛丸器都跟水平方向成合适角度,以使抛射带完全覆盖工件的表面(型钢或构件),作到同时处理的一批工件(多根)的所有截面都能得到弹丸的直射。